平衡膳食應當從孕期開始。提倡青年夫婦了解胎兒發育的常識,孕婦應根據胎兒不同發育階段,多吃些促進相關發育的食物。
簡單地說,就是胎兒長什么,媽媽多吃什么。如果媽媽一味吃素,胎兒大腦發育就會減緩,甚至停滯。
嬰兒期:應當糾正按點哺乳的舊習,提倡"一哭就喂",以媽媽奶不脹、孩子不哭為適宜狀態。由于3個月以下的小兒胃內缺乏消化酶,所以如果小兒吃不飽,家長過早為他添加豆類食品,小兒就會出現腹脹、腹瀉,影響食欲,導致營養不良。
青少年期:為了保證學生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我們提倡學生"早上吃得飽,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
中年期:長期以來,由于人們缺乏科學飲食的意識和平衡膳食的方法,以致很多與膳食有關的現代文明病大量出現在中年人身上。尤其是近年來,在社會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社會精英、年輕有為的知識分子英年早逝,十分令人痛心。因此,呼吁社會和家庭關心中年人的飲食和心理健康。中年人也應自覺學習和掌握營養知識,把維護自身健康當作一件大事來抓。
老年期:到了老年,人的營養消耗量減少了。主張"排"比吃重要。簡單地講就是:少量多餐,餐餐不飽,餓了就吃,吃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