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太陽飛一會兒
讀《拽著太陽飛》淺悟
薛春濤
“教育”,這個話題太沉重。
要想說些什么,很需要慎重、很需要勇氣、很需要冷靜!
《拽著太陽飛》一書的作者喬喬以一個家長的視角、根據自己的女兒在純粹而典型的美國式教育模式下成長的情況、相對比較客觀地評價了美國教育機制,同時這位細心而睿智的媽媽也對中國的教育現狀做了理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個中國家長、一個中國人的愿望……
作者在對自己的孩子下定義時,用了這樣的描述:“孩子代表人類的希望,孩子就是我們的太陽!倍髡哂杏昧朔N種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的小細節來努力證明“美國的教育就是托起這些太陽的強大動力”。我并不絕對認可、或者說特別愿意用一個個例來夸大其辭地宣揚美國教育多好多好,但是書中提到的種種細節或許能給我們當前正在辛勤工作的、甚至是嘔心瀝血的老師們一些清凈下來、像參禪者一樣去思考的機會……
我就想對其中的幾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淺薄的見解。
第一,“美國沒有專業的師范院校,師資遠不及中國齊整規范。不管學什么專業,只要有文憑,志在教育或只是想謀個飯碗,修完指定課程,通過教員資格考試,又被有關學校面試錄取,便可任教。這些教育背景、專業經驗、人生志趣全然不同的人,在教材各個不同的學校教課……”
我絕對這段開篇第一章節的文字是非常好的鋪墊。別說偌大個中國有多少師范院校,就看看我們小小的河北省,有當年的本科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學院,還有?频氖仪f師專、唐山師專、廊坊師專、滄州師專、承德民族師專、張家口師專、保定師專、衡水師專、邯鄲師專、邢臺師專等等等等,除了從唐山獨立出去的秦皇島市,河北省的每一個地區都有師范專業的院校,而且現在都通過種種途徑升到本科了。先不要糾結我們這個人口大省到底是否需要那么多的老師,我們先假設每年河北省的師資都相當緊缺,就讓我們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師范專業
第二,學校讓十歲的孩子“練攤”。美國學校經費的主要來源有二。一靠居民交納學校稅,二靠捐贈。而學校支持并鼓勵在校學生的捐贈,但是這種捐贈絕對不是中國特色的“送禮”式的捐贈,而是這樣一個程序:學生每人先交30元給學校,換取15元的糖果,再到街上以30元賣出,收回“成本”。這個過程中,一是鍛煉了孩子們的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二是讓學生習慣于做善事,回報有恩與自己的母校以及整個社會。別說全中國的名校,更別提我們河北人民在極力推崇的偉大的衡水中學,就看我們偌大個石家莊二中,不要區分是南校區還是北校區,培養的高材生何止成千上萬?但是又有幾位知恩圖報的,給母校一絲一毫的捐贈?不能斷言說沒有,但是每個走出二中的孩子還記得并感恩自己的母校,感恩自己的老師,每人為母校捐贈1000塊錢,我們美麗的南校區有必要負債為祖國培育未來的政治領袖、科技精英、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嗎?網絡上曾經熱炒一則新聞:“中國畢業生張磊向耶魯大學捐款8888888美元,金額創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個人捐款紀錄!”人們對張磊的行為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質疑。但是我們非常悲哀地告訴大家,耶魯大學的中國畢業生總數可不比任何其他非美籍民族少,但是捐款的總數卻少得可憐。這個問題的出現根本還是在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當然亟需我們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做正面的引導。
第三,書中講到了一個名叫伊薩莉的女孩,是作者女兒的“死黨”。這個女孩子偏愛寫詩。老師讀過之后特別欣賞,而且多次在課堂上給予肯定。但是來自中國的質疑便是“你說說,詩有什么用?能頂吃頂喝頂穿嗎?吃喝穿都掙不來,不怪物一個嗎?”在此,我借用一下地理組
本書的作者曾經一度用“光怪陸離”一詞來描述美國的教育。其實,美國的教育特點,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元,所以跟中國不同。當前,中國正走向空前的強盛,需要各種質地的人才,單一的人才培養體系顯得就落伍了。中國需要培養出自己的太陽。
我們的小太陽們似乎現在有點想飛,想隨意地飛。那么,我們是不是放開手,讓太陽飛一會兒,萬有引力定律是成立的,萬物的成長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千萬不能認為地、自以為是地打破這個規律。即便同行中別人都錯了,我們能不能做到“舉世混濁我獨清”,從浮躁的生活中靜下心來,循著規律,堅持下去?
放心吧,讓我們的太陽飛一會兒,他們有自己的軌跡!